讲者及主持人简介
讲者
^按英文姓氏字母排序

墨尔本艺穗节文化平等顾问(澳洲)
嘉露莲・鲍迪以身为身障酷儿女性而自豪;她亦是一位在艺文界备受推崇的领袖,并因对共融艺术实践及舞蹈倡议的贡献而享誉国际。拥有逾十五年经验的嘉露莲,凭借她的艺术愿景及对无障碍及多元性的满腔热忱,开创了一片匠心之域。
她的职涯亮点包括曾经出任维多利亚艺术无障碍(Arts Access Victoria)行政总裁,为机构拓展视野并将影响力深耕远播。嘉露莲的艺术实践同样杰出,其中包括与英国残障人管弦乐团(British Paraorchestra)合作的获奖作品《何以为然》(The Nature of Why) 以及《恋上芙烈达》(Falling in Love with Frida )。她的作品曾于爱丁堡艺穗节(Edinburgh Fringe Festival)等国际知名场地和艺术节展出,并与坎多克舞蹈团(Candoco Dance Company)和瑞典的斯堪尼舞蹈剧场(Skåne Dansteater) 等著名团队合作。
除了艺术创作外,嘉露莲也是一位备受推崇的顾问,包括参与澳洲国家文化政策的发展,并推动国际艺术项目。她对共融的坚持更体现于目前担任的董事会职务上,包括创意澳洲(Creative Australia)、墨尔本艺术中心(Arts Centre Melbourne)、澳洲剧场网络(Theatre Network Australia)和剧场工坊(Theatre Works),持续孕育未来的艺术格局。

泛星娱乐行政总裁(南韩)
车海利是泛星娱乐的行政总裁,曾任YTN新闻主播,并因参与SBS节目《女子踢馆队》而广为人知。拥有逾十年主播及记者经验,她在主持残奥会相关活动时,深刻体会到残疾运动员在商业赞助资源不足而遇到的挑战,因而受启发,并于2020年创立泛星娱乐。
泛星娱乐从最初仅有十名运动员及艺人的公司,跃进为韩国最大规模及唯一专注于培养残疾艺人的娱乐公司,现时公司旗下艺人超过四十位。在车氏的带领下,泛星娱乐打造了全球首个K-Pop聋人偶像团体Big Ocean。自出道以来,他们吸引了逾160万粉丝,并被Billboard评选为当月新人(Rookie of the Month)。

编舞家及舞者(苏格兰)
残疾领袖兼跨界编舞家克莱儿・康宁汉,现居苏格兰格拉斯哥,曾担任德国杜塞尔多夫舞剧院与伦敦当代舞蹈剧院驻院艺术家。她的创作灵感基于拐杖的多重运用,摒弃传统舞蹈技巧以探索自身,深究残疾人士的经历,并涉及知识、价值、联系与相互依存的社会定义。 2021年,康宁汉获德国舞蹈大奖颁发杰出舞蹈艺术发展奖;2023年10月获聘担任柏林大学校际舞蹈学院(HZT)爱恩斯坦教授一职,教授编舞、舞蹈与残疾艺术。 2024年11月,她的最新作品《夬儿行》举行世界首演。

北京身身不息文化交流中心及星空艺术节创办人(內地)
葛慧超,北京身身不息文化交流中心及星空艺术节创办人,是位经验丰富的表演艺术策划人与制作人。长期致力于推动共融艺术、当代舞蹈与身体研究。曾荣获IVLP 国际访问者领导力专案学友及2023 学友奖中国区殊荣,并为PFP 学友及2023 届银杏伙伴。
葛氏拥有丰富的制作与国际合作经验。代表作品包括舞蹈作品《涂图》、《意外》、《色线》、《盛会》(厦门版/北京版)、中瑞舞蹈剧场《我再次呼吸》、中德舞蹈《跨时代舞池》,以及艺术影像《门》和艺术电影《触动/情动》等。这些作品曾受邀参与美国、英国、德国、义大利、韩国等国际艺术节。
葛氏积极发起多个艺术节专案,包括Touch 接触即兴艺术节(由2017至今)、星空艺术节(中国首个共融艺术节)(由2019至今)、中英无障碍艺术论坛(2019-2023 ),并担任第三届跃动她影在西岸当代舞蹈节策展人。她与十多个国家的舞蹈及共融艺术团体建立了深厚合作关系,包括法国编舞家杰罗姆.贝尔、CCN2-法国格雷诺布尔国家编舞中心、英国苏格兰芭蕾舞团、德国提克瓦剧团、德国里米尼记录剧团、德国她她波普剧团、新加坡舞人舞团、以色列维帝戈平衡之力、瑞士荷拉剧团、澳大利亚背靠背剧团、无休止舞团以及荷兰Introdans等。葛慧超致力于推动文化与艺术的多样性与包容性,建立丰富的身体场域,并鼓励广泛的公众参与。

Big Ocean(南韩)
Big Ocean是一队由三位听障艺人——朴炫珍、李澯渊及金志硕组成的K-Pop偶像团体。尽管身患残疾,无阻他们追寻音乐梦,并于2024年4月正式出道。出道以来,他们已先后在韩国各大音乐节目中演出,包括SBS《人气歌谣》、MBC 《Show! Music Core》 和KBS 《音乐银行》。作为全球首队K-Pop残疾偶像团体,他们获得国际媒体如BBC 和ABC的广泛关注,并被Billboard评选为当月新人(Rookie of the Month)。
Big Ocean 在短短五个月内便在美国及欧洲等地吸引了大批粉丝,逾160万名粉丝遍布于Instagram、TikTok 和YouTube 。他们经过严格训练,透过佩戴腕表感受节奏震动和使用闪光屏幕作为节拍器,学会歌唱及舞蹈技巧。此外,他们更利用人工智能语音转换工具克服音准限制,成为将科技与音乐结合的创新先驱。
他们的表演融合了韩国手语(KSL)、美国手语(ASL) 和国际手语(ISL),展现多元文化与包容性。他们的首支歌曲是翻唱H.O.T 的《GLOW》,随后推出两首原创单曲《BLOW》 和《SLOW》。其中《SLOW》 是为2024年巴黎残奥会而制作,并在巴西iTunes 音乐排行榜上获得第四名的佳绩。他们的首张迷你专辑《Follow》 已于11月正式发行。

全民艺团剧团经理(南韩)
自2005年起,吴世亨活跃于表演节目策划及艺术家培育工作,先后于京畿文化基金会和亚洲文化中心任职。他于2017年加入韩国残疾艺术文化中心,积极推动多元文化与艺术项目。在2023年10月,他参与全民艺团(Modu Art Theatre) 剧场的设计与开幕的创立工作,现时负责其营运管理及节目策划。
全民艺团为残疾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协作及互动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参与各类艺术活动。剧场致力推广艺术的多元与共融,并积极鼓励市民参与。作为一个文化艺术场所,剧场专注于提升残疾人士的无障碍体验,同时履行其在艺术领域的社会使命。

非凡艺术国家总监(柬埔寨)
索尼・安是非凡艺术国家总监。非凡艺术是一家在柬埔寨注册的英国非政府组织;同时她也是柬埔寨文化与美术部的顾问。索尼热衷于推动残疾共融,主理一项透过支援帮助残疾人士的计划,当中涵盖共融教育、社区外展和社会企业,致力于为残疾人士创造一个共融、受尊重且无歧视的环境。
除了在非凡艺术的工作外,索尼也积极参与社区发展。她就任柬埔寨发展与宣传协会创意产业的首副主席,并兼任柬埔寨协作委员会的执行委员会成员。
凭借卓越领导力,索尼曾获选为2024年耶鲁世界研究员和2023年奥巴马基金会亚太领袖。她亦参加了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伦敦大学城市学院的「创意经济」培训,以及2017年美国国务院国际领导者短访计划。作为一名残疾女性,索尼的亲身经历激发了她促进社会共融的决心,为柬埔寨以至其他地方的残疾社群服务。

高高多元娱乐株式会社社长(日本)
大仓伸三,Coco多元娱乐株式会社的社长。该公司为日本唯一一所旨在培养残疾人士和罕见疾病患者人才的综合娱乐经纪公司。
大仓伸三于23岁时进入娱乐事业,在艺能经纪公司担任经理人和制作人,累积了丰富的业界经验。及后他转投美容行业,创办了一所专为残疾人士而设的美甲学校,并致力于特殊学校推广美容教育,培训出「超越挑战美甲师」。
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他的机构获得大会认证,「超越挑战美甲师」在运动员村提供服务。 2021年,高高多元娱乐株式会社被东京都政府认证为「社会企业」,借着娱乐和美容事业改善残疾人士及罕见疾病患者的生活。
现时大仓伸三专注于培养不同能力人士的演艺人才,包括歌手和YouTuber;更出版免费杂志《高高生活》,专门报导残疾人士和罕见疾病患者的故事。杂志内容主要由残疾人士撰写,以第一身分享观点,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艺常及我的共融城市创辧人(马来西亚)
亚曼尼・沙赫林于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创办了社企NakSeni,专门销售由残疾人士艺术家创作的艺术商品,始于她患有自闭症的艺术家妹妹依扎蒂・沙赫林。亚曼尼同时也是我们与我艺术组合(WE&I Art Collective)残疾艺术家的项目顾问,并自2016年起统筹他们的年度艺术节。
拥有逾十年在商界及表演艺术界经验的亚曼尼,曾于马来西亚一家专营本地品牌的网店工作。她深信艺术能跨越障碍,并受正向故事及人物所启发。
NakSeni旨于透过艺术商品销售帮助残疾艺术家。其名称来自马来语“Anak Seni”(艺术之子),而“Nak”则象征日常生活中对艺术的「需要」或「渴望」。
NakSeni高度赞扬这些艺术家的天赋及创造力,不论老幼。让他们的艺术获得肯定,并建立一个带来正向影响的社群。
除了透过网店和快闪活动销售艺术商品外,NakSeni亦为残疾艺术家举办展览、即兴艺术及其他创意活动。其最新项目共融城市(IncluCity.my)提倡建立一个更无障碍且共融的社会。

BiG-i国际障害者交流中心副馆长及艺术总监(日本)
铃木京子在过去二十多年来一直致力推动残疾人士的文化艺术活动。她是舞台制作公司的创办人,同时亦是BIG-i国际障害者交流中心副馆长及艺术总监。此外,她亦在多个委员会中担任要职,包括厚生劳动省「促进残疾人士文化艺术活动特别委员会」委员、文部科学省文化审议会委员以及大阪府「残疾人士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透过这些参与决策的角色,她致力创造一个更共融的社会,让每个人都能发挥所长及展现才能。
铃木氏涵盖的艺术范畴广泛,包括有残疾人士参与的表演艺术制作、艺术展览及工作坊。 BIG-i旨于推广残疾人士的文化与艺术活动、培育支援人力资源、以及创作革新项目作范本,让日本以至世界各地的残疾人士既可欣赏艺术,亦能参与其中。
近年,铃木氏与来自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及美国的国际伙伴合作,推出多个关于社会共融的作品。部分包括:《突破之旅舞蹈营》(Breakthrough Journey Dance Camp)及《舞蹈巡演》(Dance Caravan)(2023 - 2024)、《突破之旅舞蹈剧场》(DANCE DRAMA Breakthrough Journey)(2021–2022)、 《HONK!》(2020),以及《边缘元素/逆境人生》(Undesirable Elements/Difficult Lives)(2019)。

ART:DIS行政总监(新加坡)
陈安琪是ART:DIS的行政总监。 ART:DIS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非牟利机构,致力为残疾艺术家提供艺术教育课程及专业培训。作为新加坡推动艺术与残疾领域的先导机构,ART:DIS 营运三个中心,并与政府部门、社区伙伴及艺术机构紧密合作,以促进文化领域的共融,并提升听障(D/deaf)、残疾及神经多样性艺术家的参与性。
陈安琪拥有艺术及艺术史学士学位,并曾在国家艺术理事会从事政策和节目规划工作长达十年。

心光盲人院暨学校院长(香港)
郁德芬博士在社福界拥有逾三十年经验。由前线社工到晋身多间机构管理层,她积极争取改善社福及公共政策,一直以来都是香港社福界的中流砥柱,贡献良多,曾获颁十大杰出青年、香港社会企业家荣誉大奖,更获委任为太平绅士。
郁博士坚持社会服务需与时并进,有感单一力量不够,必须找来同行者给予助力,于是在2009年成立香港社会企业总会,透过跨界别合作推动社会企业发展,凝聚各界力量共建社会资本。
郁博士更致力发展SEE社企认证制度,宣扬香港社企的业务及提升水平,为本港社会企业开拓有利的发展和经营环境,促进社会和经济整体发展。她亦积极为弱势社群及青年创造就业机会,现时担任心光盲人院暨学校院长,并于2016年成立「有作为」社企,为视障青年提供就业支援服务,协助他们发挥所长并提升竞争力,同时促进社会共融。 2020年,心光盲人院暨学校成立心光音乐学院,全面发展视障学童的基础音乐教育,以至培训视障音乐专才,致力推动视障人士的音乐发展。

无限亮项目总监(香港)
钱佑是一名制作人及演员。他为不同艺术节、舞蹈团、剧团制作了多部作品。 2016年,他加入了香港大馆–一个集历史文物、当代艺术展览、表演艺术,以及休闲娱乐项目于一体的新艺术中心。 在大馆期间,他为本地和国际艺术家策划了大馆表演艺术季:SPOTLIGHT、大馆马戏季和亚洲舞蹈影像平台《舞蹈风景》。 2022年11月,他加入了「无限亮」,一个由香港艺术节及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联合主办,致力透过艺术活动,创造无障碍的环境,促进社会的包容与共融性,以扩展他对以表演艺术来探索及推动社会共融的愿景和使命。
主持人
^按英文姓氏字母排序

圣雅各福群会副总干事(香港)
张达昌先生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取得社会科学(社会工作)学士学位,其后他继续进修,获得中国神学研究院基督教研究文凭。
张氏于1996 年加入圣雅各福群会,担任个案社工及驻校社工。多年来,他曾负责督导青年服务、驻校社工服务、企业拓展(协作)、家庭辅导服务、复康服务及教育服务。他于2013 年就任助理总干事,并于2018 年10 月擢升为副总干事。
除了积极投身社会福利工作外,张氏亦担任多项公职,包括社会福利署携手扶弱基金咨询委员会委员、促进残疾人士就业咨询委员会委员,以及多间本地幼稚园及小学的校监。

资深艺术行政人员(香港)
何嘉坤博士是本地以至国际艺术界的领军人物。在香港大学毕业后,她负笈英国修读艺术行政课程,之后在新加坡的表演艺术界担任过多项要职。
在新加坡工作十多年后,何博士回归她的家乡— 香港,并于2006年至2022年出任香港艺术节行政总监。期间,何博士为艺术节扩阔节目范畴和规模,与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共同举办年度系列「无限亮」计划,以促进艺术共融。
何博士在表演艺术领域曾担任的领导角色包括:监督新加坡政府拥有的场馆,以及管理新加坡交响乐团和维多利亚音乐厅。她也曾经负责艺术政策和基础设施发展方面的工作,并在多个艺术组织的董事会任职。
此外,何博士曾任国际表演艺术协会董事会主席,是首位担任该职位的香港艺术行政人员。她曾任香港国际文学节董事会成员及香港艺术行政人员协会主席。何博士亦曾出任韩国统营音乐厅国际顾问委员会主席,也是亚太管弦乐团联盟及意大利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学院国际学院的成员。
何博士于2020年被香港美国商会选为艺术大师;2022年当选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协会香港分会会员;2021年亦凭着对香港艺术界多年杰出贡献而获香港政府颁发荣誉勋章。她于2019年获澳洲格里菲斯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并于2022年获香港浸会大学颁发荣誉院士。何博士一直是演艺学院的坚实支持者,为表演艺术教育、艺术和文化发展等提供宝贵意见,并透过各种活动为演艺学院学生提供演出机会。

康复国际亚太区副主席、UDA Consultants Ltd 创办人及董事总经理(香港)
关博士是一位建筑师及通用设计与无障碍顾问,在国际建筑界拥有48年经验,其中35年专注于无障碍环境、交通及共融旅游项目。他于2005年在香港创办通用设计及无障碍顾问有限公司(UDA Consultants Ltd),并担任董事总经理。
他曾任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顾问,参与设计「促进残疾人士无障碍环境」培训课程及旅游项目,现任康复国际亚太区副主席,并曾担任该组织国际技术及无障碍委员会全球主席逾十年。
关博士曾是港府康复咨询委员会成员,并担任无障碍小组委员会主席及无障碍建筑环境专责小组召集人。自1999年起,他兼任国际建筑师协会「全人建筑」工作小组总监、亚洲建筑师协会社会责任委员会创会主席及亚洲建筑师协会应急建筑师网络的创会总监。
关博士荣获多项殊荣,包括康复国际1922-2022百年庆典国际社会重大贡献奖、美国建筑师学会香港嘉许奖(2000),以及获港府颁发荣誉勋章(2001)。他亦出版多本著作,并在34个国家举办无障碍相关讲座。

香港展能艺术会艺术顾问(香港)
李莹教授是表演艺术管理的教育先驱,也是香港社区艺术的倡导者。她于演艺学院任教近三十载,一直领导舞台管理课程至2014年。她凭借独到视野,把艺术和娱乐管理纳入课程中,随着香港迪士尼乐园和西九文化区开幕,将课程扩展以配合业界不断增长的需求。她其中一项最为人熟知的成就是其首个商场娱乐(Shoppertainment)项目,于2003年创下健力士世界纪录,将课程推展至另一高峰。
李教授在教育界的影响力遍及香港以外地区。她自2006年起担任北京中央戏剧学院的客座教授。 2023年,演艺学院邀请她任教国家艺术基金赞助的「大湾区创意艺术管理及领导人才培训」课程,启发区内的年青艺术行政人员。至今,许多她曾任教的学生在业界担任教育家、制作人和剧场经理等要职,遍布世界各地。 2023年,演艺学院邀请她任教国家艺术基金赞助的「大湾区创意艺术管理及领导人才培训」课程,启发区内的年青艺术行政人员。
以艺术服务社区一直是李教授教学的核心理念。多年来,她在多个公职中实践此信念,包括担任香港舞台技术及设计人员协会主席(2004-2008)、演艺学院校董会成员(2003-2009)、公民教育委员会成员(2013-2019) 、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咨询会成员(2015-2023)、四击头敲击乐团创会主席、Theatre Noir Foundation创会主席以及香港艺术行政人员协会董事局成员等。
凭借丰富的教育与艺术文化经验,李教授于2016年加入香港展能艺术会,担任艺术顾问,专注推动艺术通达的设计、执行及倡导工作。近年,她致力于「金龄艺术提升计划」及「艺术通达与科技」等研究,持续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此外,她仍积极参与教学,担任演艺学院客座讲师、兼职导师及项目顾问,在社区艺术与艺术通达方面指导学生,分享其资源和经验,鼓励他们以才华推动共融社会。

香港演艺学院首席主任(通识教育及研究)(香港)
吴达明博士是一位跨学科学者,专长于法律理论、法律文化及残疾研究。他拥有法律学士、政治与行政哲学硕士及法学哲学博士学位,并曾荣获香港中文大学青年学者论文奖。他在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工作逾22 年,为本地兼读法律教育作出重要贡献。他亦领导多个著名课程,包括伦敦大学法律学学士课程及清华大学法律硕士(香港班)。
吴博士致力推动残疾平等与共融,并积极参与落实《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他与国际学者、专家及公民社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经常受邀就多样性与共融议题发表演讲。 2014 至2016 年间,他担任哈佛法学院残疾项目的导师,在中国为专业人士及残障人组织提供培训。他亦在香港大学创办了「受障者权利和平等工作坊」,这个于2015、2016 和2018 年举办的学堂,汇集了包括《公约》起草人在内的国际专家,以及来自香港、台湾和中国大陆的学术界与民间社会参与者。
吴博士积极参与本地及国际研究,发表大量文章,并推动知识交流。他现为香港大学比较与公法研究中心访问学者(2024-2025)、香港大学融合与特殊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名誉副研究员(由2020年起至今),并参与创辧英国《国际残障与社会正义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bility and Social Justice)。
2018年,吴博士获伦敦大学资助,开展项目协助盲人及残障学生进修法律。 2019至2022年,他参与香港大学资助的计划,致力于提升盲人学生的学习体验及大学的残障共融。此外,他亦积极投入社会服务,曾共同创办国际中学并服务其校董会超过七年。他是香港复康会复康委员会及香港弱智人士家长联会咨询委员会成员,并担任共融艺团Artscompana的董事。